首页 要闻 中国 经济 财经 品牌 点评 会展 综合 | 设为首页
中国品牌要闻网-传递资讯的价值打造品牌的影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国要闻/ 正文
开科唯识IPO:开口就要募两个自己!研发不及同行!专利靠“突击”!
来源:
编辑:
时间:2024-01-11

 今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领数智应用变革,在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创新的驱动下,金融与科技“双向奔赴”,寻找推动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破局增长的“第二曲线”。

  在资本市场中,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企业递交招股书,发起上市冲击,想要趁着行业东风,登陆二级市场,为未来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

  近日,金融科技企业北京开科唯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开科唯识”)审核状态更新,收到审核中心向其发出的意见落实函,上市进程更进一步。不过这距离去年12月15日公司创业板IPO申请获得受理,已经足足过了一年时间。

  而在当前金融科技赛道竞争进一步激烈的背景下,公司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专利靠“突击”,依赖税收优惠等问题,使得公司未来的想象空间似乎较有限。

  研发力度不及同行

  招股书显示,开科唯识是在财富管理和支付清算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技术及产品供应商,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财富管理及金融市场、支付清算、智能数字化客户服务等领域的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运维及咨询服务。

  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两大类,分别为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以及运维和数字化咨询服务。其中,公司的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主要采用软件交付成果验收模式和软件外包工作量模式两种模式。

  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2021年开科唯识在新兴的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解决方案领域排名市场第一,支付清算业务解决方案属于行业第一梯队。

  另外,根据招股书,公司目前超过95%的收入来自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前五大客户主要为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等。

  而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其业务的专业度和复杂度都相对较高,IT系统构成庞大且复杂,不同业务系统具有明显差异。

  那么作为一家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提供商,公司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是保证公司能够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但IPO日报发现,相比于同行,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显得有些相形见绌。

  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079.17万元、3416.35万元、4646.54万元和2575.38万元,报告期前三年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83%、9.18%、10.23%和13.15%。

  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率分别达到18.44%、19.11%、18.07%和20.06%,相比之下,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仅有同行平均的一半左右。

  而相比于在研发投入方面的“小气”,公司对于此次IPO募集资金的“开价”却丝毫不含糊。

  招股书显示,本次公开发行,公司拟募资总金额为8.0亿元,分别用于智能财富管理及投研一体化平台、全面支付及智能支付风控体系等4个建设项目,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仅有4.12亿元、4.54亿元、5.15亿元及5.23亿元。计算来看,公司此次IPO期望募集的资金规模,较公司截至2023年6月末的总资产还超出52.91%。

  同时,记者还发现,根据招股书,公司上述4个建设项目所列出的投资概算中,包含大笔办公场地购置及场地装修费用,分别为8500万元、3740万元、5100万元及1630万元,共计18970万元,占总募集金额的四分之一之多。

  在研发费用率和同行差距较大的同时,将大笔募集资金用来“买房”,会受到监管部门及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在近期向公司发送的意见函中,监管部门就要求公司就其募投项目合理性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行业竞争白热化

  另外,从研发的另一个维度,也就是发明专利的数量来看,作为一家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商,公司的研发实力依旧不容乐观。

  据悉,公司最早成立于2011年4月6日,由开科有限整体变更设立。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开科唯识拥有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34项。

  但IPO日报发现,公司这9项专利的申请日期颇为集中,全部为2020年及2021年这两年之内申请,而在2022年,公司就递交了IPO招股书,申请公开发行,不得不让人怀疑有突击申请专利的可能性。

  另外,在招股书中,公司对其核心技术的表述较为晦涩,似乎有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

  例如,将“海量实时数据的快速处理技术”的先进性表征为“通过在处理集群中,引入多个处理组,每组选择不同的节点作为领导者,实现了多点写入和负载均衡。”

  在当前全面注册制之下,监管部门对于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于公司这类的表述方式,监管部门也要求公司结合量化指标,对公司技术先进性作出进一步说明,并强调使用浅白、易懂的语言进行适度精简,对确有使用必要的专业词汇进行释义标注。

  另外,2022年11月末,ChatGPT横空出世,掀起全球大模型浪潮,作为具有大量的数据处理需求的金融业毫无意外成为大模型率先落地发力的最优场景之一。

  不过,此前奇富科技首席算法科学家费浩峻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金融大模型仍处于工具阶段,助力人工促进效率提升。

  但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入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加速“开卷”,积极参与布局金融行业大模型。其中,数据和算力作为影响大模型效果的最本质问题,不同的大模型参数量级背后,承载着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

  今年5月份,奇富科技推出“奇富GPT”,同月,度小满推出国内首个千亿级中文金融大模型“轩辕”,紧接着,恒生电子发布金融行业LightGPT;8月,马上消费金融发布首个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

  而在赛道愈发火热,入局者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公司如果不加大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力度,未来无法构筑自己的行业护城河,或存在“出局”风险。

  此外,报告期各年度,开科唯识所得税优惠金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1.66%、13.16%和13.35%,占比不断上升。此后若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动,或者公司未来不再符合相关政策的相应认定条件,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当事人(单位)如有异议,请参阅《删帖说明》办理。
中国品牌要闻网-传递资讯的价值打造品牌的影响
  • CopyRight@ 2005-2022 中国品牌要闻网
  • 工商营业注册:110101014752254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A2-200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