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经济遇到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经济负增长3.5%。2021年世界经济开始有所反弹,最终增长5.1%。世界经济处于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可以概括为“四高两分化”。
一是高通胀。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正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发达经济体来看,通胀都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也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很多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已在退出刺激政策支持来遏制通胀压力。高通胀是个全球性的,目前高通胀还没有过去。
二是高债务。在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引起世界经济收缩,全球债务水平飙升,债务的增加已导致一些国家开始债务重组。美国国债接近30万亿美元,仅2021年就提高4次债务上限,当前每位美国人债务接近10万美元。目前全球债务规模达292万亿美元,是全球GDP总量的4倍,所以全球债务风险很高。高债务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结构性问题。有的债务形成了优质资产,有的形成了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扶贫脱贫攻坚、洪涝灾害灾后恢复建设、抗击疫情公共支出,这是政府要干的事情,有合理的负债率没有太大的风险。
三是高杠杆。即未来从低零利率转向高利率风险是存在的。为了抑制持续高企的通胀,美联储于2021年11月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不断释放削债、加息、缩表节奏加快的“信号”。2022年1月11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提名听证会时表示,美联储或将更多次加息,并更早、更快地缩减资产负债表。加息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整体债务压力加大,全球资产价格必须重估;美元进入上行周期,必然使一些国家货币处于下行周期,一些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账户开放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再一次面临货币贬值、资金外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挑战。
当前美国国债收益率是负数,通胀率已经到7%了,美国国债10年期收益刚超过1%,30年期2%,相当于-5%的收益率。但后期进入加息周期,将会引起宏观经济政策发生比较大的调整。
四是高强度财政刺激政策。当前美国实行超宽松的财政政策,联储资产负债表高达8.77万亿美元,欧盟、日本等几十个国家采取了趋同的财政政策,付出了几十万亿美元的代价。美联储国债循环是美联储印钞,美国财政部购买,变成国债后向全世界发行。
当高通胀、高债务、高杠杆,还有高强度的经济政策刺激的同时,全球经济表现出两大分化趋势。
第一,全球的经济复苏处于K型分化。即各国经济复苏分化可能加剧。预计到2023年,所有发达经济体的产出都将全面复苏。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产出仍将比疫情爆发前低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6.3%下降到2022年的4.6%和2023年的4.4%,仍高于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5%下降到2022年的3.8%和2023年的2.3%,但增长仍足以使产出和投资恢复到疫情之前的趋势。
近1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量中的80%是来自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所以中美关系为什么这么重要。2008年以来,中国应该是在世界增量中最大增长火车头,是世界经济稳定之锚,而且在疫情中尤其是如此。
第二,财富的分化。穷国和富国差距越来越大,富人和穷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2022年12月12日发布的《世界不平等报告2022》指出,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减小,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却在增大,尽管收入差距因国家而异,且通常取决于政府的政策选择。包括美国、印度、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在2021年有大幅度扩大。2021年全球成年人的平均收入为2.34万美元,净资产为10.26万美元。在全球收入分配中,前10%的人年均收入为12.21万美元,而底层50%的人每年只赚3920美元,前者的年收入是后者的31倍之多。与收入相比,财富不平等更为明显,世界上最富有的10%的人拥有全球75%的财富,其中约2750名亿万富翁拥有全球3.5%的财富,高于1995年的1%,而底层50%的人口所占财富为2%。
对高净值人群而言,不仅要了解市场、股市等,还要研究国家大政方针,要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势,世界发展走势有准确的把握。
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
2022年中国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稳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突出的关键词。在官方正式对外发布的新闻中提到25个稳字,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向好发展。
稳是一个主基调,稳也是我们以前取得的巨大存量优势。这次中央经济会议是对于造成不稳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的一次盘点。是从理论上、思维方式上,宏观调控方法上,经济管理手段上进行的一次系统纠偏,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宏观政策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稳健就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有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管用性,抵御经济下行压力。
“六稳”稳得牢,“六保”保得住,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包括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到明年使用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等,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推动财力下沉,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方面的支持力度。